你也许无法想象,这居然是一双造飞机的手!
今天,就是这双手,引发热议
有网友问
这是谁的手?他经历了什么?
其实,这是一双造飞机的手!
▼ ▼ ▼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k03753yvfd8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那么问题又来了:在机器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,这些工作为啥没有自动化?操作过程中为啥不戴手套?来看看小伙伴的回答↓↓↓
还有其他网友的回答↓↓↓
最精密的机床一定是手工处理过的。
日本新干线的整流罩就是用锤子一点点敲的。还有各种战斗机的雷达罩也是要用手来绕的。
飞机火箭发动机的喷口,也是高级焊工手工焊接制作的。
一起走进这双手,了解背后的故事
这双手的主人叫周家有,今年59岁,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物流中心的一位下料工。所谓“下料”,是飞机零件制造的最前道,把金属原材料按制造大纲要求切割成不同规格的毛坯料,供给零件生产车间。
这是一双怎样的手?
手掌像是老树皮,干枯、开裂!白色的掌纹千沟万壑,像嵌着石灰。老周特意洗了手,黑色的油污没了,但手指头上一道道刀割般的口子露了出来,红色的血丝渗出,非常显眼。
好好的一双手怎么成这样了?
老周说,切割材料的时候他要把材料扶稳。为了降温,上面不断有切削液淋下来,而金属材料表面本身就有油封。“可能是切削液和油封油起反应了吧,二十年日积月累下来,就变成了这样。”
为什么不戴手套?
老周说,他是专门处理不锈钢和钛合金材料的。这两种材料比较硬,切下来之后去毛刺一定要用砂轮机,但根据操作规范,使用砂轮机这样的旋转设备是绝不能戴手套的。一旦被卷进去,就容易造成事故。”
有这样的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
“痛,钻心的痛!尤其是冬天。”每天回到家,老周的手先要泡米醋,再涂满活血膏。一晚上下来,才能缓解一些,不至于影响第二天的工作。
吃这么大的苦,后悔吗?
“不后悔!相反在车间里,还挺自豪的。老师傅么,就该是这样!”不过,回到家里,就不一样了,外孙女七个月,女儿不让老周抱;老伴看着这双手“吓丝丝”,家里的活儿不让老周碰;在90多岁的父母面前,这双手更要藏藏好,生怕老人家心疼。
老周切割的材料,用于转包生产的波音737平尾,也用于ARJ21支线客机和C919大型客机。说实话,在飞机制造中,老周的工作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,但他最自豪的是,20年来,从他手上出去数以万计的产品,没有一个是次品!
进入民机行业40年,切材料切了20年,老周明年就要退休了。眼下,他最牵挂的就是C919。老周的岗位在宝山大场,C919总装在浦东祝桥,两地相隔70公里,虽然还没有亲眼见过这架飞机,但老周却能感受到她的“心跳”。
“攻关最忙的时候,我们没有休息日,任务来一个灭一个,需要赶什么零件,半夜12点被叫进车间也正常。”老周的原则就一句话,绝对不能拖大客项目的后腿。
C919什么时候飞?老周不知道。但他相信,一定飞得很稳,很好!“因为,经过我手的每一块材料,都是对得起良心的精品。交给后面的兄弟们,他们拿出来的一定也是精品!”
国产大型客机C919就快首飞了
对于你我而言,他可能只是一架新的飞机
但对于像老周一样的普通工人来说,
却是一辈子的梦想,数十年的寄托。
内容来源:话匣子微信公众号
猜你喜欢